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增重量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  
 
一、症状
 
1.急性型急性型病程为2~3周,多见于雏鸡。发病初期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爱活动;食欲废绝,鸡冠及可视粘膜苍白,逐渐消瘦;排水样稀便,并带有少量血液。若是盲肠球虫,则粪便呈棕红色,以后变成血便。雏鸡死亡率高达100%。
 
2.慢性型慢性型多见于2~4个月龄的雏鸡或成鸡,症状类似急性型,但不大明显。病程也较长,拖至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产蛋减少,间歇性下痢,但较少死亡。
 
二、病理变化
 
死鸡消瘦,粘膜和鸡冠苍白或发青,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往往带有血液。内脏的主要变化在肠道,肠道病理变化的部位和程度与病原种类有关。柔嫩爱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急性型时两根盲肠显著肿大3~5倍,肠内充满凝固的或暗红色血液,肠上皮变厚并有糜烂,直肠粘膜可见有出血斑。毒害爱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这部分肠管扩张、肥厚、变粗,严重坏死。肠管中有凝固血块,使小肠在外观上呈现淡红色或黄色。巨型爱美耳球虫主要侵害小肠中段,肠管扩张,肠壁肥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有时混有很少的血。堆型爱美耳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而且同期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因此被损害的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出现大量淡灰色斑点,排列成横行,外观呈阶梯样。哈氏爱美耳球虫主要损害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特征性变化是肠壁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圆形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