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我省猪肉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下跌状态。而5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开始逐渐回升。变化莫测的“猪周期”让养殖户心惊肉跳。昨日,省统计局发布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我省养猪行业将走出亏损状态,但当前生猪存栏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供大于求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
前4月生猪养殖亏损近20亿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即:猪肉价格上涨刺激生产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生产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从而形成所谓的“猪周期”。
省统计局农业统计处的相关人士表示,我省的生猪价格变动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连续4个多月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到今年4月底跌入谷底,均价由15.8元/公斤跌至10.6元/公斤,跌幅达32.9%。但5月初,生猪价格突然出现反弹,一周间飙升至14元/公斤,涨幅超过30%,随后价格又出现快速回落,目前价格稳定在13.0~13.6元/公斤。
“受生猪价格急剧下跌和饲料、劳力等养殖成本持续上涨的双重压力,我省生猪养殖亏损巨大。4月份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350元。”该相关人士初步估算,今年1~4月份,全省生猪养殖因市场大幅度波动亏损近20亿元。
下半年养猪行业
将走出亏损状态
据分析,1~4月份,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主要成因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受政策刺激和前几年高效益驱动,社会工商资本大量涌入生猪产业,大型养殖企业不断涌现,大规模集中养殖模式逐年增多,生猪规模养殖快速扩张。”该分析人士表示,猪肉消费增长缓慢以及境外进口猪肉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受国家宏观调控以及生猪产业调整的积极影响,5月份我省生猪价格突然出现反弹,短期飙升后趋稳。
“预计2014年下半年,倘若不出现重大疫情影响生猪市场正常供应,生猪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但期间将会出现小幅震荡。全省养猪行业将走出亏损状态。”
破解融资难题
抗击生猪市场风险
如何才能走出生猪养殖这样大起大落的“猪周期”怪圈?分析认为,增强养殖户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发展适度规模的经营方式很有必要。
“订单生产能提高生猪养殖的组织性、计划性,有效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价格波动。”该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养殖户”的模式有利于公司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出栏生猪的规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此外,各地要积极探索信贷担保抵押新模式,破解生猪价格低迷时期养殖企业的融资难题。如万年县组织生猪养殖企业合资注册成立担保,公司向合作银行出具担保函,银行向养猪企业按股本金1:5发放贷款,至今已累计担保贷款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