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为什么对禽流感疫区的处理必须由当地人民政府来统一组织执行?养殖户自行处理行吗?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不可以自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对疫点所有禽及禽类产品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必须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另外,对疫区的封锁、疫区内家禽的强制扑杀、环境消毒控制、疫情的确认及扑杀动物的经济补偿等都只能由当地政府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任何一个养殖户均无法来单独完成这一任务。养殖户随意宰杀病禽,如果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当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禽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也是我国动物防疫法所规定的。
  21.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当前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控禽流感?
  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疫情还在出现,还有许多未知数。因此,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必须坚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规定的要求执行。对疑似病禽实行隔离、封锁。当诊断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对疫区家禽进行扑杀,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后深埋处理。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建立免疫隔离带,并逐步将所有易感家禽进行免疫接种,确保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22.我们在2004年禽流感防控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2004年,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成功打赢了禽流感阻击战。在禽流感大暴发的时候,去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禽流感防治指挥部,由回良玉副总理担任指挥长,协调了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等,共同组织了非常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进行有效的工作。在各部门协同合作的前提下,农业部发挥了职能作用,主要负责疫病的控制,负责免疫封锁、扑杀、消毒、销毁、免疫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负责疫情的检测与诊断。这个工作机制是有效的。因此在去年短短的50天里就扑灭了49起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目前禽流感流行面广、涉及的禽种多的局面下,禽流感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疫苗免疫接种加扑杀的措施是控制禽流感的策略。
  23.国际社会对中国禽流感防治的经验评价如何?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我国禽流感的防控、防治工作一直给予高度的评价。2004年,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支持。我国农业部在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控制项目”中,得到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帮助,提高了我国实验室诊断和监测能力,在使用质量可靠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的同时,还对防疫和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联合国专家还对项目涉及的安徽、湖南、福建和广东4省的实验室对禽流感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调查了部分监测采样点,对结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他们认为,中国禽流感免疫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中国的禽流感监察方案科学、程序规范、数据真实可信,中国研制和使用的禽流感灭活疫苗效果良好,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24.控制和扑灭新发禽流感疫情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1)指导原则:按照“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的原则,发现疫情立足于早,采取措施着眼于快,处理疫情坚持从严。对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疫情的地方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对疫区实施及时有效的封锁。对疫区内所有家禽采取控制性扑杀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点、疫区全面消毒。对受威胁区所有家禽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强制免疫,不留死角和隐患,坚决把疫情控制在疫点上。
  (2)具体措施:
  ① 分析疫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疫源及其可能扩散、流行的情况。对仍可能存在的传染源,以及在疫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售出的禽类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垫料、饲料、饮水)等应立即开展追踪调查。
  ②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将病禽所在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化为疫点;散养的,将病禽所在自然村化为疫点;以疫点为中心,将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化为疫区;将距疫区周边5公里内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③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扑杀所有的禽只,并对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禽类产品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消灭疫源。
  ④ 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执行对禽类的监督检查任务;扑杀疫区内所有禽类;关闭禽类产品交易市场,禁止易感活禽进出和易感禽类产品运出;对禽类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和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消灭疫源;根据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对疫区进行封锁。
  ⑤ 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对所有易感禽类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进行紧急强制免疫接种,并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对禽类实行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⑥ 解除封锁: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疫源,由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⑦ 处理记录:各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
  ⑧ 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要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完善疫情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防止疫情再发生。
  25.我国今年防控禽流感有哪些新举措?重点是什么?
  我国政府在认真总结2004年防控禽流感的成功经验后,对今年防控禽流感提出了如下新举措:
  第一,要完善各级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健全突发疫情应急机制,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一旦发生疫情,务必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第二,要强化疫情监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切实加大免疫力度,加强养殖环节防疫管理和检疫监督。特别要加强对大中城市及其郊区、边境地区、养殖大省、大型养殖企业和育种繁种基地等重点地区的免疫监测。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人感染禽流感的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加强医学监测和人群的预防工作,坚决做好禽流感的防控是杜绝人禽流感的根本。
  第四,要加强防控禽流感关键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加强诊断制剂、新型高效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制和推广工作,加强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第五,要加快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实施动物防疫工程,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当前的重点是落实各项应急保障措施,坚决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把禽流感控制在疫点上。对禽群做好免疫,力争免疫密度达到100%。
  26.近两年来,我国禽流感科技攻关取得的成果有哪些?这些成果对禽流感防控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近两年来,我国在禽流感科技攻关取得了大批成果,突出体现在禽流感的防治技术上,包括疫苗和诊断技术。我国自行研制出禽流感H5N2灭活疫苗、H5N1基因重组灭活苗、H5亚型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可分别用于鸡、水禽、肉禽的疫苗免疫接种,保证了各种不同禽类的免疫需要。禽流感H5N2灭活疫苗在2004年我国禽流感的阻击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近期我国已研制出禽流感重组新城疫活载体疫苗,已显示出开发和应用前景。我国已研制出一批诊断技术,包括RTPCR技术、ELISA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快速诊断技术,可以用于禽流感的临床诊断、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这些成果已经和将在目前和今后我国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7.为什么说科学认识和防治禽流感是防控此病的关键?
  禽流感自1878年发现以来至今已有127年的历史了,人们对禽流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内外都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但由于禽流感病毒在多种家禽、野禽、珍禽和哺乳动物中存在,并不断地造成新的传染,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对它的变异规律应用科学的发展观重新认识。因此,对待禽流感,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疾病的发现、诊断、防控都必须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办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禽流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只有科学认识,科学防控,我们才能有效遏制禽流感的蔓延,才能防止人感染禽流感,这是从2004年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得到证实的。
  28.今年中央拿出20亿元人民币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基金,这意味着什么?
  从目前的形势看,禽流感已在全世界呈蔓延之势。继2003年亚洲禽流感暴发之后,2005年欧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入秋以来我国也出现多起禽流感疫情,形势相当严峻。在此时此刻,中央拿出20亿人民币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基金,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此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此病的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29.如何认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禽流感防控的作用?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OIE归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通常采用隔离、扑杀办法,以发病地区为中心建立免疫隔离检疫区,扑杀感染鸡群,作为临时应急措施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这需要充足的资金补偿作为后盾。对于发展中国家,要控制以至消灭此病,必须从生物安全的角度全方位加以考虑。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将免疫接种纳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程序,与隔离检疫、完善的生物安全以及扑杀相结合,是控制该病的良好途径。疫苗免疫是根除本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不同亚型禽流感疫苗的保护具有型特异性。因此,注重生物安全是减少或避免鸡群感染禽流感的关键因素。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第一,一定要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进行禽流感研究防止人为造成病原传播;第二,加强鸡场(舍)内外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对来往车辆及人员严格消毒,减少禽流感病毒传入;第三,加强其他疫病的预防控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提高家禽的抵抗力。
  30.如何认识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体系在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治中的作用?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因为疫苗的紧急接种和平时的春防、秋防,疫情的初步观察和报告,发生疫情后的封锁、隔离、消毒、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均需要他们实地执行。没有他们,所有的预案(方案)等都将是一句空话。自1949年以来,他们对防控动物疫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1.当前我国基层兽医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1)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兽医队伍编制严重不足,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国家或地方财政支持的兽医从业人员。
  (2)县级兽医队伍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有些县级兽医队伍人数虽多,但兽医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3)乡镇一级兽医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乏免疫预防和处理畜禽传染病方面的基本知识。
  (4)地方基层兽医机构不健全,工资福利无保障,工作责任、任务不明确,社会地位低,人心不稳。
  (5)中西部的一些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落后,有的连办公场所和疫苗的冷藏保存条件都不具备。
  鉴于上述问题,建议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兽医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精简机构的前提下,充实专业技术队伍,把基础兽医站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严格职业兽医的资质准入制度,加强行业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32.为什么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封锁?怎样进行封锁与解除封锁?
  尽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隔离封锁,以限制禽类、人员和运输车辆等的流动,从而阻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封锁与解除封锁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由所在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2)封锁令的发布: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做出决定。决定实行封锁的,发布封锁令。
  (3)封锁的实施: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疫区实施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禁止易感染活禽和易感染禽类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4)封锁令的解除:疫区内所有禽类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经过21天以上的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且受威胁区病原检测阴性,经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合格后,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
  33.为什么要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家禽扑杀?为什么对疫区外5公里的易感家禽实行紧急免疫接种?
  我国将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定为疫区,是国际通行做法。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家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的扑灭,将疫点及周围半径3公里的家禽全部扑杀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控制病禽及其粪便、污水等污染源造成的病原传播,这是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对疫区外5公里地区的敏感家禽实施紧急免疫接种,目的是建立免疫隔离带,既为避免受威胁区的家禽遭受感染,也为非疫区家禽不受感染提供一条生物屏障。因此,建立免疫隔离带是十分必要的。
  34.怎样对疫区的家禽进行扑杀?为什么要将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规范是什么?
  (1)扑杀方法。
  ①窒息:先将待扑杀禽装入袋中,置入密封车或其他密封容器,通入二氧化碳窒息致死;或将禽装入密封袋中,通入二氧化碳窒息致死。
  ②扭颈:扑杀量较小时采用。根据禽只大小,一只手握住头部,另一只手握住体部,朝相反方向扭转拉抻。
  ③其他:也可根据本地情况,采用其他能避免病原扩散的致死方法。
  因为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深埋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规范。将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他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焚化、焚烧等方法,饲料、粪便也可以发酵处理。
  ① 深埋。
  a.深埋点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避开公众视野,清楚标示。
  b.坑的覆盖土层厚度应大于1.5米,坑底铺垫生石灰,覆盖土以前再撒一层生石灰。坑的位置和类型应有利于防洪。
  c.禽鸟尸体置于坑中后,浇油焚烧,然后用土覆盖,与周围持平。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
  d.饲料、污染物等置于坑中,喷洒消毒剂后掩埋。
  ② 焚化、焚烧。
  a.疫区附近有大型焚尸炉的,可采用焚化的方法。
  b.处理的尸体和污染物量小的,可以挖1.5米深的坑,浇油焚烧。
  ③ 发酵:饲料、粪便可在指定地点堆积,密封发酵。
  以上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所涉及的运输、装卸等环节要避免撒漏,运输装卸工具要彻底消毒。
  35.扑灭一次暴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扑灭一次暴发疫情的标准是:对暴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暴发疫情已被扑灭。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期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因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的封锁,在扑杀了最后一只家禽后经过至少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解除。
  36.发生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区,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再养鸡?
  疫点内所有禽只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后,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彻底消毒。21天后,经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审验,认为可以解除封锁时,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疫区解除封锁后,要继续对该区域进行疫情监测。一般情况下,6个月内如果疫区没有发现新的病原,即可再开始养鸡。进鸡前,再对养鸡场进行彻底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空场数天后就可以开始进鸡。
  37.有没有不扑杀动物就可以治疗禽流感的办法?高致病性禽流感要不要治疗?
  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只能通过扑杀、焚烧和深埋来处理。在养殖业中,对动物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对健康畜禽免疫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治疗只能是延误时间,造成疾病扩散。按照国家规定,一旦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3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38.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农户应该如何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的动物防疫的有关法规对疑似病禽实行隔离、封锁,并进一步确诊。当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禽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农户应该积极配合,虽然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应以大局为重,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扩散。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把政府发放的补偿资金落实到每个农户手中。
  39.什么是消毒剂?如何选择对禽流感病毒有效的消毒剂?
  消毒剂是指用于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试剂。常用的消毒剂均能将禽流感病毒杀死,洗涤和物体表面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0.1%双联季胺盐或0.1%的消毒净。舍内空气消毒可用氯制剂,环境、禽舍及用具的消毒可采用0.1% 84消毒液、0.1%过氧乙酸、1%~2%福尔马林、1%~2%的火碱溶液、0.5%~1%的复合酚和5%的漂白粉溶液等。纺织品的消毒可用250毫克/毫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也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禽舍、笼具用次氯酸钠清洗后再用福尔马林熏蒸较为彻底。具体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40.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如何使用?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
  (1)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2)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因此常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的消毒。
  (3)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被病毒污染的禽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船等的消毒。喷洒6~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41.如何处理病毒污染水源?如何防止水禽造成水源污染?
  当水源被病毒污染后,首先禁止水禽再进入。对于小水体的污水,按每10升加入1%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克,混匀后作用1.5~2小时即可;较大的水体应加强管理,疫区解除封锁前严禁使用。对疫区的饮用水应检测,如有污染也要消毒处理,保证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带有病毒的水禽及其污染物进入是造成水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水禽要圈养,养禽场、屠宰场应远离水源,禽舍垃圾、水禽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屠宰场废弃物不得倒入水源。
  42.怎样做好散养户养殖场地和禽舍的消毒?
  (1)扑杀鸡鸭等禽鸟后,场地必须清洗消毒。
  (2)在清洗消毒之前要穿戴好防护衣物。
  (3)禽舍中的粪便应彻底清除,院子里散落的禽粪应当收集,并作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
  (4)清理堆积禽粪时应淋水,不得扬起粪尘。
  (5)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场地和禽舍,用过的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应销毁。
  (6)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须用去污剂清洗2次,确保干净。
  (7)将扑杀时穿过的衣服用70℃以上的热水浸泡10分钟以上,再用肥皂水洗涤,在太阳下晾晒。
  (8)处理污物后要洗手、洗澡。
  43.如何处理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废弃物?
  对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废弃物,要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能焚烧的地方,必须采取焚烧的方式处理;不能焚烧的,则采取深埋的方式处理。同时对所处环境做彻底消毒。
  44.怎样对疫区进行清洗消毒?
  (1)成立清洗消毒队。清洗消毒队应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2)设备和必需品。
  ① 清洗工具:扫帚、叉子、铲子、锹和冲洗用水管。
  ② 消毒工具:喷雾器、火焰喷射枪、消毒车辆、消毒容器等。
  ③ 消毒剂:醛类、氧化剂类、氯制剂类、双季胺盐类等合适的消毒剂。
  ④ 防护装备:防护服、口罩、胶靴、手套、护目镜等。
  (3)养禽场清理、清洗和消毒。
  ① 首先清理污物、粪便、饲料、垫料等。
  ② 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禽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 养禽场的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④ 养禽场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采用喷洒消毒液的方式消毒。
  ⑤ 养禽场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发酵或焚烧处理。
  ⑥ 粪便等污物深埋、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
  ⑦ 疫点内办公区、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道路等场所,要喷洒消毒。
  ⑧ 污水沟可投入生石灰或漂白粉。
  (4)交通工具清洗、消毒。
  ① 在出入疫点、疫区的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性消毒点,对出入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② 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严格消毒,车辆的外面、内部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清水冲洗,用消毒剂消毒,不留死角。
  ③ 车辆上的物品也要做好消毒。
  ④ 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要做无害化处理。
  (5)家禽市场和笼具的清洗、消毒。
  ① 用消毒剂喷洒所有区域。
  ② 饲料和粪便等要深埋、发酵或焚烧。
  ③ 刮擦和清洗笼具等所有物品,并彻底消毒。所产生的污水要做无害化处理。
  (6)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的清洗、消毒。
  ①疫区内所有家禽及其产品都要深埋或焚烧。
  ② 禽舍、笼具、过道和舍外区域要清洗,并用消毒剂喷洒。
  ③ 所有设备、桌子、冰箱、地板、墙壁等要冲洗干净,用消毒剂喷洒消毒。
  ④ 所用衣物用消毒剂浸泡后清洗干净,其他物品都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
  ⑤ 以上所产生的污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45.农民自家小规模饲养的鸡、鸭如何预防禽流感?
  应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在禽流感受威胁区内,应给鸡、鸭注射有效的疫苗。一旦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6.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养殖户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养殖户应该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的有关法律法规,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净化水源,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对鸡群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及抗体检测,从而防止禽流感的发生。
  47.孵化厂和育雏室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首先,应做好孵化厂的设计。应该做到从进蛋室开始,鸡蛋装盘、孵化、出雏、等候室和1日龄雏装运室到运输车载运区都是单行交通路线。每个孵化室应定期彻底清洗和消毒,通风系统应能够防止被污染的空气和尘埃重新循环。
  第二,做好种蛋的收捡和及时消毒工作。种鸡产蛋后要定时收集,并及时清除表面的污物,淘汰污染严重和有裂纹的蛋。
  第三,入孵前做好孵化器、孵化用蛋盘、种蛋和出雏器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四,对运雏车辆和设备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8.对候鸟的迁徙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禽流感发生?
  要阻断候鸟传播禽流感病毒,在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密切注意花园池塘、动物园(包括野生动物园)和各大水库候鸟的栖息和发病情况,一旦发现候鸟有异常症状和死亡现象出现,应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对死亡候鸟的死因进行诊断,并且对死鸟可能污染的区域采取消毒等措施。
  (2)专家确认为疑似病例后,开展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工作。根据所分离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划定疫区,立即关闭候鸟栖息地,并对公园和池塘彻底消毒,公园的鸭、天鹅和大雁等禽类隔离检验。
  (3)带毒候鸟排出的粪便可以使公园和池塘里的其他鸟类感染禽流感病毒,建议在候鸟易于栖息的公园和池塘周围加设防鸟网,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食,降低候鸟排出禽流感病毒的机会。
  (4)水库、湖泊等大型水面周围3公里范围内严禁放养禽类(包括鸭、鸡和其他易感染禽类)。
  (5)会同林业等部门开展候鸟携带禽流感病毒情况的调查工作,初步摸清候鸟迁移途经地区有哪些鸟携带病毒和感染率如何。
  (6)加强农户散养家禽的管理,加强疫苗免疫接种和环境消毒工作;对于集约化养禽场要规范管理,强制免疫,加强卫生消毒工作;限制活禽交易和运输,规范市场管理和检疫工作。
  (7)对所饲养的易感禽类(鸭、雁、鹅、苍鹭、孔雀、乌鸡等)进行禽流感疫苗紧急免疫接种。
  49.如何做好禽流感疫情监测和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各地区要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准确掌握疫情信息,做好疫情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提高预警预报水平。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当前要重点抓好候鸟迁徙所经区域和水网地区,特别是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周围,以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周围的监测。在经常监测的基础上,对上述地区组织开展集中监测。对家禽发生的每一起疫情,必须及时采集样品进行禽流感的检测,并保存备份样品,初步诊断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送样到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要突出加强候鸟越冬区域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地区、养殖密集区的监测。
  要重点做好高危人群的卫生防疫监测工作,防范禽流感向人间传播;同时,要加强对境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50.如何做好疫情预警预报?
依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对可能发生疫情,由农业部向全国作出相应疫情级别的预警。预警信息分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必要时,商请国务院新闻办组织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预警信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全国的预警信息,依照本省的疫情情况,发布本省的预警信息。